她以“堅持別人無法堅持的堅持”為信條,以“把眼前事做到極致”為準則,在大學兩年的時光里,不僅做到了心有仰望浩瀚星空的夢想,又有著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,她就是來自經濟與管理學院2022級文化產業(yè)管理專業(yè)1班的王思恬。
成功的道路從無捷徑可走,唯以堅持為舟,方能駛抵理想的彼岸。她以初心為燈塔,照亮前行的方向;以時間為梭,在歲月的織錦中穿梭;以反思為利刃,剖析自我,不斷精進。
以初心為燈,照亮學習之路
王思恬堅定地表示,內心的驅動力是人生航程中的燈塔,而目標則是推動她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。當被問及學習秘訣時,她提到,擁有內驅力是學習的關鍵。這種內驅力可能源于對未來的規(guī)劃,也可能是一個具體的小目標,但無論源自何處,它都能為前行之路點亮明燈。
王思恬的學習方法并非局限于課本知識。她強調,要對老師講授的內容有深刻印象,同時也要積極拓展自己感興趣的領域。她認為,適時的緊迫感是必要的,知道何時復習、如何復習,才能事半功倍。此外,她注重與外界的交流,思考哪些技能和知識是自己必要且不足的,而非盲目追隨潮流。
王思恬將每個學期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任務,逐一落實,確保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。她堅信,“紙上得來終覺淺,絕知此事要躬行”。因此,她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,如大學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大賽、“互聯(lián)網+”大賽、挑戰(zhàn)杯等。在一次次的賽事鍛煉中,她不僅學到了課本之外的知識,還提升了對學術文獻的檢索能力以及寫作能力,磨煉了自我的意志力,并深刻體會到團隊合作和溝通對于一個項目或一個任務的重要性。
以時間為梭,編織自律之網
“時間是無聲的腳步,不會因為我們有許多事情需要處理而稍作停留。”王思恬深諳此理,她以時間為梭,編織出一張自律之網,將自己的大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。
面對學習、社團、科研等多重任務,王思恬善于進行“篩選和排序”,將精力集中在那些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情上。她將任務分為日常長線準備和一次性完成兩類,合理分配時間,確保每一項任務都能高效完成。她堅信,專注是效率的源泉,因此在執(zhí)行任務時,她總是全神貫注,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干擾所左右任務的完成質量和數(shù)量。當一些隨機任務安排下來時,她會根據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二次排序,將其分散地安排到日常任務的間隙中,逐個擊破。
“盛年不重來,一日難再晨。及時當勉勵,歲月不待人。”此外,王思恬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時間觀念,她從不拖延,總是提前完成任務。她明白,時間是最公平的資源,也是最稀缺的財富,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,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創(chuàng)造出無限的可能。
以反思為刃,斬斷焦慮之繭
“反省是一面鏡子,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,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。”在追求進步的道路上,王思恬也曾遭遇過自我懷疑和焦慮的困擾。然而,她并沒有被這些負面情緒所吞噬,而是以反思為刃,勇敢地斬斷了焦慮之繭。
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,王思恬首先會選擇接受現(xiàn)實,再冷靜地分析問題。她會反思自己在任務進展過程中哪些步驟做得不夠好,哪些錯誤是反復出現(xiàn)的,并認真聽取老師和前輩的建議。她明白,反思是自己進步的階梯,只有通過不斷地自我審視和調整,才能真正實現(xiàn)自我提升。同時,她也認識到,完美是不存在的,很多事情需要反復嘗試才能成功。她學會了欣賞自己已經取得的進步和成就,并從中汲取力量和信心。她堅信,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付出了最大努力,就能夠坦然接受任何結果。
當被問及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心得時,王思恬提到了四個方面:首先,學習成績是基礎。她始終保持著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學習的熱情,以優(yōu)異的成績獲得了評選獎學金的“入場券”。其次,綜測成績是保障。她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活動和實踐活動,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,使其在評選中獲得核心競爭力。再次,實踐經驗是亮點。她通過參加各類項目和競賽,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,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,這是她真正脫穎而出的原因。最后,道德品質是根本。她為人正直,誠實守信,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道德品質。由此可見,她能成為“國獎獎學金獲得者”也是實至名歸。
她的故事,正如“硯池墨海書鴻志,星霜荏苒展風華”所言,在知識的浩瀚海洋中,她以堅定的志向為筆,飽蘸墨水,書寫著遠大的理想與抱負。歲月流轉,她以不懈的努力和積累,最終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獨特風采與才華。(編輯/龍馬英)
